未来世界的某天清晨,在“叮铃铃”清脆的闹钟声中,毛小米伸了个懒腰,起床了。简单洗漱后,她站在穿衣镜前,从浮现的数据库里选择了一张红色连衣裙的照片,于是衣柜里响起了一阵“噼啪”的打印声。一会儿,小米打开衣柜,原本空空的衣柜里出现了一件与照片一模一样的连衣裙,因为是根据扫描自己的身材数据所打印的,衣服非常合身。连衣裙的材质使用了可重复打印的材料,可随时依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打印,不喜欢的还可以再换一种样子和颜色。换好衣服后,小米坐在餐桌前,“今天早上吃个美式早餐吧”,她说。餐桌的智能电脑识别出她的声音,便缓缓打开了,升起一盘打印好的人造培根和煎蛋。吃过早餐,她将tricorder(身体状况测试仪)放入嘴里,几秒钟后她的血糖、血氧、脉搏等数据就显示在眼前,一切正常,身体非常健康,于是小米开心地笑笑,走出了家门。她的房子是通过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的,因此外观平滑,没有板材接缝,车库也是打印在房屋主体上的。车库内有一辆小轿车,车的外观是新近更换的红色打印外壳,小米想:“和我今天的裙子很配呀!”,高兴地坐进车内,按下一个按钮,扬尘而去。她在3D打印美容院工作,日常的工作就是利用顾客自己的细胞,生物打印一定形状的皮肤组织,从而帮助他们修复身上的疤痕。这是未来某个工作日的清晨,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就这样走出家门,来到工作岗位。
这段对未来生活的展望都离不开一项技术的发展——3D打印(3D printing)。这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,正在逐渐被用于服装、奢侈品、设计、建筑、工程、汽车,航空航天、医疗、教育以及其他领域(图1)。具体地讲,3D打印技术是以分层的数字模型为基础,运用多种粉末状或液体材料,通过逐层固化成型的方式来构建具有复杂结构的物体。3D打印过程一般通过熔融沉积、光固化、挤压成型等技术实现(表1)。现在,一些具有高价值的零部件,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成型。美国NASA甚至打算将3D打印机送上太空,供航天员随时使用。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,3D打印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,其价格也在逐年下降,正在逐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,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一场革命。
表1 3D打印技术分类
打印类型
|
使用方法
|
打印材料
|
挤压成型
|
熔融沉积式 (FDM)
|
热塑性塑料、共晶系统金属、可食用材料
|
线状成型
|
电子束自由成形制造(EBF)
|
几乎任何合金
|
粒状成型
|
直接金属激光烧结(DMLS)
|
几乎任何合金
|
电子束熔化成型(EBM)
|
钛合金
|
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(SLM)
|
钛合金、钴铬合金、不锈钢、铝
|
选择性热烧结(SHS)
|
热塑性粉末
|
选择性激光烧结(SLS)
|
热塑性塑料、金属粉末、陶瓷粉末
|
粉末层喷头
|
石膏3D打印 (PP)
|
石膏
|
层压成型
|
分层实体制造(LOM)
|
纸、金属膜、塑料薄膜
|
光聚合成型
|
立体平板印刷(SLA)
|
光固化树脂
|
数字光处理 (DLP)
|
光固化树脂
|
图1 当前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(图片综合来自网络)
3D打印机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,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近,即内装的液体或粉末材料,通过电脑控制被逐层打印在接收装置上,最后一层层地叠加起来,成为最终产品。但是,现有3D打印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,其未来还有着远大的前景。随着它的进步,4D打印技术、连续液态界面打印(CLIP)技术等大量新理念得到开发。
4D打印的概念早在2013年就已经被提出了,即打印出的材料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、环境的改变,打印成品可以和水、空气、温度产生互动,从而自动变形(图2)。根据设计,材料打印后可以自动折叠成相应的形状,因此可能被用于日用商品、生物医疗、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。例如,Nervous System于2015年的“运动学连衣裙”上,展示了他们通过该技术打印的“运动学连衣裙”。现有的4D打印所用的材料为可记忆高分子材料,如慢回弹聚氨酯材料等,它的泡沫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后,不像一般海绵能够立即复原,而是缓慢地恢复原形而无残留变形,从而使它们所构建的物体“如机器般主动制作,而不是先设定好物体然后再制作”(麻省理工大学的Skylar Tibbits所描述)。
图2 4D打印技术演示
(来源于MIT网页:http://www.sjet.us/MIT_4D%20PRINTING.html)
而连续液态界面打印技术是解决了现有3D打印技术速度慢、表面粗糙的技术缺陷,从而登上了2015年3月20日Science杂志封面[1](图3)。CLIP技术利用光敏树脂在一定波长紫外线作用下固化,且该过程可以被环境中的氧气所抑制,这两个条件的平衡所完成,可以将打印速度提高数十倍。
图3 连续液态界面打印技术登上了Science杂志封面[1]
未来,3D打印及其相关技术将会继续大踏步发展,被应用到我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等各个领域,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,提高生活质量。
戴建武组孟庆圆
参考文献
[1] J. R. Tumbleston, D. Shirvanyants, N. Ermoshkin et al., “Additive manufacturing. 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of 3D objects,” Science, vol. 347, no. 6228, pp. 1349-52, Mar 20, 2015.
[2] M. P. Chae, D. J. Hunter-Smith, I. De-Silva et al., “Four-Dimensional (4D) Printing: A New Evolution in Computed Tomography-Guided Stereolithographic Modeling.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,” J Reconstr Microsurg, vol. 31, no. 6, pp. 458-63, Jul, 2015.
[3] A. V. Do, B. Khorsand, S. M. Geary et al., “3D Printing of Scaffolds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s,” Adv Healthc Mater, vol. 4, no. 12, pp. 1742-62, Aug, 2015.